问:不管我们在《成佛之道》还是《俱舍论》,还是《百法明门论》,或者《大乘广五蕴论》,总在分析各种不同的心所。诵经的时候,经文里面没有这些复杂的心理分析,那为什么这些论要做如此详细的心理分析?因为分析的太细了,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所学的东西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学一门很枯燥的知识一样。请问师父:我们如何将这种心理分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如何用它帮助自己修行?在我们心对境的时候,修行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好像学的太多了。
师父:其实是这样的,不是学得太多了,这叫做学得不够多,然后透彻的不够理解,应该这样说,学得不够多,然后对学的东西不够理解,所以没办法做一个整合,那这些需要时间。师父举一个例子,有些人学英文学学学,单字背背背,然后跟我说,师父,我英文学很久了,单字也背很多了,为什么觉得好像不需要学那么多呢?其实不是,他背是背,但是他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些单字里面的内容,以及实际上怎么运用,然后在认识上没有办法做一个融通,所以他不会运用。也就是说,你们现在读经都只是刚开始入门,而且对于这些东西,就是说没有办法完全的弄透它的道理,把握不住。其实就是熏习得不够,就是对这些东西的全面性,还有它的一些东西,还不是很透彻的了解,那这个怎么办?只有使功夫继续读、继续学,然后继续想办法日常生活去思惟,去思考,然后不断的再听经闻法,千万不要学得烦就退堕,就退心了。因为学佛面对自己的烦恼,没有那么容易,一定会遇到挫折,学任何东西都会遇到挫折,世间的学问都会遇到挫折,更何况出世间法?师父鼓励大家继续学习,功不唐捐,为佛教,为众生。
弟子:关于这里我想问一下,有时候讨论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提到说,如何去避免这种知见丛林,我觉得是因为学的不多,或者学了不用,才会形成这种知见丛林的,或者说就是说只会讲很多的东西,师父在这方面能不能做一个开示?
师父:知见丛林,我现在发现一个问题,知见丛林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没有系统的学习,就会有知见丛林的问题。现在学佛有两个问题,有一种就是说不学、不读经教,只做宗教行为,认为这样子就是修行,比如说他只强调诵经、拜佛、念佛、持咒这些,他认为这样就功力就可以增进,就可以断烦恼,就可以得解脱,就可以降伏烦恼什么的。就是只做宗教行为,他不听经闻法,他认为听经闻法没有必要,这是一种极端;那么另外一种(极端)就是说他认为读经读论,学习经教这些都很重要,那学习经教这些人,就会遇到你刚才讲的问一个问题。他们喜欢看书,喜欢听经,喜欢闻法,东读西读学了很多,但突然发现,知见丛林到底什么才是对的?这个法师这样讲,那个法师这样讲,有些说《华严经》重要,也有些说《法华经》重要,那有些说这个说那个,就变成知见丛林。那么就师父的观察,会有知见丛林,并不是说他读太多的问题,而是说他读的东西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跟听经闻法,当它没有系统的时候呢,它就变得很乱,就会变成有知见丛林。所以对这种问题,师父是希望说能够找到一个系统。
所以不管是古代的印度(佛教),或是(佛法来)到中国,还是西藏,还是现在南传都好,他们都有一套的系统来学习,所以如果为了避免知见丛林,那么就是要做比较有系统的学习。那要学什么系统,那当然就看你个人,见仁见智。藏传也有系统,南传的,还有北传的,比如说有华严的,有天台宗的。但是师父建议印顺导师的《成佛之道》,是现代人非常好的一个参考系统,中道网页里面,师父有一个读经、读教的一个系统,大家都可以参考看看,你只要照这样去读,基本上也知道说你现在读的是哪一部分,应该放在哪里,就比较不会有这种问题。
(摘自:如源法师 2023-09-24 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