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 佛法五分钟
  • 佛法的修学 🌔
  • 俱舍论 🌔
  • 印度佛教思想史 🌔
  • 唯识学概要 🌔
  • 学佛三要 🌔
  • 小品般若摘要 🌔
  • 心经讲要 🌔
  • 成佛之道 🌔
  • 摄大乘论 🌔
  • 正念止观
  • 正法动态
  • 清净道论 🌖
  • 空之探究及其观行
  • 解深密经讲释 🌔
  • 辩法法性论
  • 金刚经讲要 🌔
  • 闻思修拾得
  • 阿含经讲要 🌔
清净道论 🌖

“艺术三昧”,还有“跳舞三昧”?脑洞太大不一定好!(摘自:清净道论 第一讲)

所以在你修禅定的时候,它是刚好跟我们欲界是相反的,因为它必须脱离你五官感官的刺激跟占有,你才能够得到定。不要以为这句话是很简单,这是关键,为什么?因为有些人他修错的话,他会觉得说,没有啊,我觉得五官刺激越刺激我越能够入定,有没有这种人?有。

“艺术三昧”,还有“跳舞三昧”?脑洞太大不一定好!(摘自:清净道论 第一讲) 繼續閱讀 »

俱舍论 🌔

佛法中重要得没有之一的重点是什么?(摘自:俱舍论 第二讲)

这个叫三法印(见下图),中间是缘起,缘起是佛法最根本的教理,缘起运用到世间上的现象,就会有三相。缘起是个法则,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用到现象,人世间生活百态的各种现象,从时间相上来讲,会产生无常;从空间的复合相,就一定是无我;能够真正认识无常无我的话,或是既是无常又是无我,缘起的当下就是涅槃,所以叫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缘起的三相。

佛法中重要得没有之一的重点是什么?(摘自:俱舍论 第二讲) 繼續閱讀 »

俱舍论 🌔

学佛最怕你不思考!(摘自:俱舍论 第一讲)

很多东西你的学习必须要思考,不是人家这样讲你就这样学,就什么都好。那个师父讲也对,这个师父讲也对,都不用去思考,那不是学佛的态度,学佛要有思辨思考的精神。以理为准则,思考之后,你思考的方向是什么?当然就是理,以理为宗,觉得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对的,你思考之后就要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出现。不然你想了半天,没有结论,或你想了半天,我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这样这样学佛是不行的。

学佛最怕你不思考!(摘自:俱舍论 第一讲) 繼續閱讀 »

佛法五分钟

佛法五分钟 | “当和尚遇到钻石”?(如源法师)

有一本书叫做什么?“当和尚遇到钻石”,有没有听过这本书?“当和尚遇到钻石”,那个观念绝对都是错误的,是鼓励人家(出家人)从事(非正命的事)。你是在家人你做生意不管,但是你出家就有出家的行为跟规范,你不能出家是和尚又要做生意,然后为了自己要做生意,就把错误的行为把它合法化,用一大堆道理来支持你可以做这种事情。

佛法五分钟 | “当和尚遇到钻石”?(如源法师) 繼續閱讀 »

佛法五分钟

佛法五分钟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拿捏“尽人事”的程度?(如源法师)

问:师父在《佛法概论》第⼋讲中讲到,⼀切法无⾃性,众⽣不具主宰性,因此要学习随缘尽⼒,尽⼒随缘。⽇常⽣活中,感觉“尽⼒”的程度及定义很难拿捏,它是⼀个主观⽽⾮客观的概念,越是在乎,愈难知“不⾜”、“过度”和“尽⼒”之间的界线。请问师父,什么时候算是尽力,什么时候不算?这个拿捏的尺度请师父开示。

佛法五分钟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拿捏“尽人事”的程度?(如源法师) 繼續閱讀 »

佛法五分钟

佛法五分钟 | 佛陀时代的禅修功课表(妙境长老)

我们从《阿含经》上看呢,佛在世的时候,好像多数是,当然就是看因缘,也可能是早晨,如果日中一食,佛在世当时是提倡过,在出家人的僧团里面,提倡过日中一食。早晨可能多数都是入定,实在就是修止观,修四念处。可能在到食时的时候,就大家托钵,到聚落里面或者城市里面乞食。中午饭以后,多数是经行,经行一会儿,就大家都是入定的,或者是在静室,或者是林下,或者是河边,或者那里,大家都是在那儿静坐了,修四念处。

佛法五分钟 | 佛陀时代的禅修功课表(妙境长老) 繼續閱讀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