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在《佛法概论》第⼋讲中讲到,⼀切法无⾃性,众⽣不具主宰性,因此要学习随缘尽⼒,尽⼒随缘。⽇常⽣活中,感觉“尽⼒”的程度及定义很难拿捏,它是⼀个主观⽽⾮客观的概念,越是在乎,愈难知“不⾜”、“过度”和“尽⼒”之间的界线。请问师父,什么时候算是尽力,什么时候不算?这个拿捏的尺度请师父开示。
师父跟你讲一下,因为很难给定一个标准,因为每个人状况不一样,有些人很执着,有些人比较不执着,那拿捏的标准就不一样。我不能跟你说这件事怎么做、那件事怎么做,师父跟你讲一个大方向上你可以理解的。这个就像是我们练功夫,你知道吗?师父给你教了一些功夫的技巧跟它的原理,还有它的各种方面,师父会给你一个基本的训练,但是师父会跟你说,你真正要成为一个功夫高手,那你就是要多参加比赛,多对打,那这些经验你就慢慢可以累积。那以后就算是师父不用讲,你也可以把这样的基本的招数使用得非常顺手。那这些不是说跟你讲你就懂了,而是你要实际的去运用,然后慢慢自己去学习到这个经验。
师父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从比较不在意的先放下,如果你比较不在意的都很执着,那就很困难了。所以,基本上你可以先把比较不在意的就把它先放下来。那这样子,慢慢久了之后,对于你比较在意的,就可以慢慢去训练怎么去放下。比如说,一个比较悭吝的人,他其实很有钱,叫他花十块钱去布施他都不愿意,那我们不能说一下子叫他捐一千两千的,所以我们会说那没关系,你先捐十块二十块都可以。那他十块、二十块慢慢慢慢他再捐个一百、两百这样子,他就比较有可能。那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先把比较不在意的先学习怎么样尽快把它放下来,那久了之后,慢慢慢慢,对于我们比较很在意的,要放下就比较有可能。
(摘自:如源法师 2023-11-05 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