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 佛法五分钟
  • 佛法的修学 🌔
  • 俱舍论 🌔
  • 印度佛教思想史 🌔
  • 唯识学概要 🌔
  • 学佛三要 🌔
  • 小品般若摘要 🌔
  • 心经讲要 🌔
  • 成佛之道 🌔
  • 摄大乘论 🌔
  • 正念止观
  • 正法动态
  • 清净道论 🌖
  • 空之探究及其观行 🌔
  • 解深密经讲释 🌔
  • 辩法法性论
  • 金刚经讲要 🌔
  • 闻思修拾得
  • 阿含经讲要 🌔

闻思修拾得

闻思修拾得

更好地读阿含(三):《杂阿含经》的文言文

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某一句经文中的每个字我们都认识,里面的名相也明白,但放到一起作为一句话,我们却不是很确定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举例来说,《杂阿含经》第9经中有一句话:“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这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我们都认识,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无常即苦”?为什么“苦即非我”?“非我”又如何?对于此类情形,即经中晦涩难懂的文句,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更好地读阿含(三):《杂阿含经》的文言文 繼續閱讀 »

闻思修拾得

更好地读阿含(二):《杂阿含经》中的佛教名相

在之前的“更好地读阿含(一):《杂阿含经》的组织次第”一文中,我们谈到印顺导师的《杂阿含经论会编》一书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杂阿含经》的经文组织次第问题,也谈了如何利用Mediawiki平台,让这种组织次第以一种更加清楚直观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本文中,我们来探讨一下一般读者在阅读学习《杂阿含经》时常遇到的另外一个障碍,即经中出现的各种佛教名相,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它。

更好地读阿含(二):《杂阿含经》中的佛教名相 繼續閱讀 »

闻思修拾得

更好地读阿含(一):《杂阿含经》的组织次第

《杂阿含经》是佛教的根本教法所在,印顺导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中讲到:“一切甚深教法皆从此出”,如源法师在《佛陀的教示 —— 阿含经的启示》一书中也提到:“阿含经可深可浅:浅者人天善法可作为入门,深者亦可作为菩萨精神的诠释。在阿含经中有许多佛弟子,无论是自求法,或是帮助佛陀广布佛法,为佛教为众生,他们这种舍己为法的精神自然是符合菩萨道的本怀。只是在佛教的发展中,当阿含经被偏视为小乘经典后,这种潜存的菩萨精神便被忽视了”,可见,阿含经的教说虽然是以解脱道为主,但却也是三乘所共的经典,因此,《杂阿含经》对于学习佛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更好地读阿含(一):《杂阿含经》的组织次第 繼續閱讀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