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要先提一点,当你在禅修的时候,你要保持的心态是怎么样的,是至关重要的。你们要记得,就是说你们每次打坐的时候,第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念一定要记得:你的心一定要喜悦,放轻松。你一定要放轻松,你才有办法进入状况。比如说你很紧绷,然后思绪又强盛的时候,你的整个身体紧绷,你的思绪又很混乱,贪瞋痴又很相应的时候,你是很难很难进入状况的。更何况你要入定,很不容易。所以在这方面有很多方法,十随念就是其中十个方法,让你能够尽量放松。所以当你修佛随念的时候,第一,你的心易起喜悦,就是让你最开心的事情,让你的心最能够放松的时候,就是修这个佛随念。然后法随念,僧随念也是一样,就是你要观想法的功德。这时候法的功德就是说,你就进入法随念(的修习),比如十二因缘,你简单的观了之后,你要产生对这个法的信心,要让法提起你的信心。然后僧随念也是一样,僧团的功德,僧人的功德,然后你要去观想它,让你心生喜悦。戒也是一样,比如说你有受五戒等等,你要知道戒的功德。
问:我想请问一下,您刚才提到的佛随念,那我们平时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期盼自己将来也可以成为阿弥陀佛这样的一种祈愿在里面呢?
答:也可以啊,就是说以佛的功德,佛佛都是等同的,所以他们的功德都是一样。所以你可以观想阿弥陀佛他的种种的功德,比如说他的四十八大愿,你可以以他四十八大愿为他最伟大的一个事情,然后你产生的那种景仰,然后尽量让心喜悦。那你也可以说,我愿我能像阿弥陀佛一样以后成佛,这是给你自己有一个信心,鼓励,策励,给你的一个信心,这是起信作用。然后布施功德也是能够让人起欢喜心的。常布施就是说 —— 成佛之道你们上过吧,“施以舍以利”。所以第一个,你必须要舍得,不要因为别人做了然后我就做,或者是说因为别人强迫我做了我才做,因为那种快乐,跟你真正发自内心的那个乐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施随念的时候,你就要观想,我今天做了一个善事,而且那个人还不知道是我做的,然后无所求的那种快乐是更纯净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就可以观想这种快乐。
你内心生起这种乐的时候,以这个乐、喜悦心为所缘,当下你就会觉得很放松,很愉悦,然后你就可以很快的进入状况。比如说以天的功德,那天的功德是从哪里来?就是守好五戒,然后常布施,常行十善,十善功德。比如说你修定,比如说初禅定或欲界定等等,比如说未到地定,这种种的功德也可以让你产生喜悦,也可以让你好乐,想要继续。那你可以修天的主要功德,就是从十善而来。比如在我们人以上的欲界天,它有这种十善的功德,你就观想这十善的功德。
死随念就是当念无常。很多我们出家人,比如说印光大师,他不是写一个死字吗?就是中国以前的大德,写一个死字挂在床头,或者睡前把那个鞋子摆平,因为有时候人死了,他不是要把鞋子摆一个方向吗?他就是提醒自己,无常什么时候都会到。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预料死亡的时候,除非是说你是证果了,你有神通等等,你可以预知“时至”。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能活到什么时候,能活到明天吗?未必,可能下一个小时,可能下一刻,心脏病发就没了,很难预料。
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死随念是不是跟转心四思维里面的念死无常是一样?
答:差不多。
问:第二个问题是一个翻译上的细节了,就是有七个随念都有个“随”字,那这个随字加上去有什么特别意义呢?从翻译角度来说。
答:Anusmṛti这个随,它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心里面随着它(佛、法、僧、戒、施、天)的功德,因为它(十随念)不像其他的修法很简单,比如说地遍,你就观地。“随”的念头会比较多,但是你随着他的念头,你所生起的喜悦就是它(念头)的目标,你生起的喜悦 —— 无畏就是不会畏惧 —— 心能够平静下来,这就是它(十随念)的目的,我们要的效果。所以我们叫随观是随着佛的功德然后去观想它(功德),所以这个就是随的意思,就是随着它(佛、法、僧、戒、施、天)的功德然后去思维,因为它(十随念)的思维比较复杂,跟其他的修法不一样。比如说你观呼吸,你就是很单纯的呼吸,你观地遍,就是单纯的地,不一样。它(十随念)的念头会比较多,所以为什么它只能够得到未到地定,不能够入初禅以上。
问:明白,就是念佛观跟佛随念的不同,佛随念就是说念头比较多,然后只能修到未到地定,是不是属于前置的一个方便的修法?
答:也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们在修,比如说我喜欢修数息,安那般那念,有时候你在某种情况下信心不足,那怎么办?那你就用佛随念。佛、法、僧,这些都可以用,你选一个就可以。比如佛随念,先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先让你的心安稳下来,能生起信心,能生起喜悦。然后接下来你再修安那般那念,你会发现你的那个杂念、妄想会少很多。所以这些法门都是可以互用的,不一定就是说四十业处我选定一个,然后一辈子就修这个,不一定。它可以互补互助的,乃至有些人四十业处他全部很喜欢,全部都修。佛陀时代也有很多人修了很多。
问:阿弥陀佛!师父,随念,您刚说的是随着这个念头,比如说你是在打坐的时候去想,还是比如说今天弟子来这里,礼佛看到佛像,然后会想起,这个是不一样的,对吧?
答:不一样,这个是特定在打坐的时候做的。当然平时内心也可以忆念佛的功德,但是这主要就是专注在你打坐的时候要修的一个业处。
(摘自:如立法师 清净道论 第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