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那么多的教法,是不是有点乱?我们上次说 —— 杂乱。因此古德们就要把它系统化,把经教系统化之后,有便于我们次第学习。因为太多,有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这些古德把它系统化之后,安排一个次第,一个层次,有利于我们的学习。这个层次也异于每个人的高低,根机不一样。根机高的,或是说累世累生已经修行了好几辈子,好几劫,所以他这辈子来根机比较好,比较高。我们说善根深厚,那他可能不需要从最基础最基本的一点一滴学,可能从圆顿之教,或是大乘宗教就开始学习。当然有些人可能累生累世没有熏修很多佛法,所以他也听不大懂。所以来的时候就必须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
你来这边,师父教学的时候,我不知道你的根机怎么样,师父没有神通也不知道。所以师父必须要依古德或太虚大师或印顺导师判摄的佛学系统,从最基础的一步一步教你们。不管你根机怎么样,能够从基础的教学学起,对我们自己的修行学习都有好处。所以我们必须依这样的系统,从最基础的一点一点学起,也助于你对佛法整体的了解。然后从中去选择,或是从中去修你自己适应的法门。有关于判教,有两点必须要稍微提一下,判教就是把佛教的教法系统化,把佛的一代教法系统化。第一个阶段叫做分判,第二个阶段叫做判摄。一个叫分判,一个叫判摄。这个就是古代判教的两个阶段。
分判跟判摄,所谓的分判,就是当你要把一个东西系统化之后,对于一些凌乱的东西,你们现在要把它判摄。怎么判摄?刚开始第一步,你们要做什么?分类。讲的很好,那个分判,就是分类归类的意思。比如说,现在我有一大堆东西,人家拿来,有这样,然后也有那样。怎么归类?最简单的,我怎么归类?依形状,把三角的分在一起,把圆的分在一起,把长方形的分在一起。那么佛陀在当时,不同地区所教的东西有没有相似的东西?根机差不多的,他就教相似的法门。对菩萨根机的,他讲菩萨法。对二乘根机的,他讲二乘法。对人天根机的,没办法了解出世到底是什么,更不用谈什么菩萨伟大的修行。他讲人天善法,遵守一般的伦理道德规矩。那么多东西,古德要开始分判的时候,首先就是分门别类,把相同的教法归纳在一起,这个就是第一个,叫做分判。比如佛陀讲般若法门,般若经,心经有没有念过?观自在菩萨,那个就是般若经其中的一小部。般若部类经典很多,不是只有一部。金刚经也是般若经一部,有十万卷的般若经,有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有十万卷的六百卷的。唐玄奘把整套般若经翻出来之后,就是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所以它里面好几个不同的小经典,不是这样叫做一部经。这其实是古代归类之后的一个成果,把同样讲般若法门的归纳在一起,有讲如来藏法门的,记得如来藏法门吗?讲众生皆有佛性,客尘所染,把这类的归纳在一起,把讲人天善法的归纳在一起,把讲二乘,只是讲出世间的归纳在一起。归纳分门别类,这个叫做分判。
我们把它归纳之后,接下来要排序,那个叫做判摄,排序叫做判摄。这已经有高低价,判摄有高低价值的评断在里面。所以第一个的分门归类,只是依不同的教法把它归纳起来而已。到了第二个层次,依古德个人或是一个学派,本身的看法跟观点排列。既然是排列,就有从最低层的教法慢慢往上,这样子排列排序。这样的排序下来,天台有藏通别圆,这个藏通别圆是不是有高低法门的评断?最低阶的就是藏教,最高阶的就是圆教。他有这样分,那为什么这样分?因为根机不一样,贤首五教有小始终顿圆,小教就是小乘,始教就是大乘的初始,然后终顿教,圆教。有这样的分判,他们这样分,已经有分判跟判摄在里面。所以你看他讲小始中顿原,有没有包括分判和判设在里面?有啊。
因为他把小教、小乘的三藏,还有阿含经的阿毗达摩都分在小教里面,判为最低层。那接下来,大乘讲空观、讲般若的,讲唯识阿赖耶的,排在第二层。讲如来藏的排在第三层,讲顿悟的排在第四层,讲圆教的,容设一切法门的排在最高层。这样一层一层排列上去,所以他有判设的排序在里面。
宗喀巴大师有没有排?有。宗喀巴大师从最基础的排,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法、上士道,这样子排。宗喀巴大师在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创建,或是提供我们学习很好的阶段。一个阶次他用什么?共。用了一个“共”。前面中国古德并没有用“共”。中国古德认为根机的不同,认为根机的不同重点在于圆教,不管怎么排,重点在于圆教。当时我讲过圆教是什么,根机很高的人在修的,重点都是在圆教。宗喀巴大师提到一个“共”,他是告诉我们就算你要修上士道,你前面的基础必须要有,不然你没办法修。他有这样的一个叫我们次第的学习。
(摘自:如源法师 成佛之道 第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