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从哪里迈出实修的第一步?(摘自:阿含经讲要 第十八讲)

“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见杂阿含经 第215经),什么意思?它已经告诉你了,这个叫做六六法门。眼见色的时候,你要觉知,觉知眼见色,而且觉知眼见色的色贪,你要察觉到,这个叫做“六根门头好修行”;耳呢?耳闻声,要觉知到耳闻声,而且觉知到耳闻声时怎么样?(耳闻声时)起的贪。所以是叫你去觉照六根对六境的时候有没有起贪染。所以师父常讲说,一个学佛的人,或是说一个修行人,他跟一般人差在哪里?记得吗?师父讲过,差在觉知,差在有没有觉知。不是你不起烦恼哦 —— 你不起烦恼那已经证果了,那是阿罗汉。不是不起烦恼,而是你起染著、起贪染、起瞋恚时你有没有察觉,有没有能觉知到,这才是修行的第一步。

那(关于)觉知师父常讲,你可以“先知先觉”,你可以“当下知觉”,你也可以“后知后觉”,最糟糕的是“不知不觉”(笑)。那你说:“师父,我刚修行,或是说我修行了一阵子,但是我境界没那么高”,境界没那么高没关系,但是至少你要能做到后知后觉,你不要(觉得)这样很简单,我告诉你不简单,真的是不简单!你一个修行人或一个学佛的人,你跟一般人的差别在于你有“觉”,你可能是“后知后觉”,但没关系,但是你绝不要像一般人一样是“不知不觉”。从这一个经文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说,你眼见色起贪的时候,(如果)你当下没察觉,但是过后你必须要能察觉。你不要每天(浑浑噩噩)的,看到什么、吃到什么(起染着而不知不觉),然后整天这样子(浑浑噩噩)的,如果从佛法的角度(看),这样就是浑浑噩噩的。至少,你要做到(后知后觉)这样子。

那现在有一个问题:“师父这样的要求会不会太高了一点?”是这样子的啦,你现在是初学,现在师父都不要用太高的境界(要求)。你是初学,但至少你做到后知后觉,稍微能察觉一点点。你们是在家居士,你喜欢吃什么,喜欢用什么,喜欢看什么都没关系。但是,你们的知觉的觉照要觉照在哪里呢?不是说当下把它制止,还是叫你像师父这样子过着苦修的生活。不是,是尽量把你们的这些贪染,或嗔、或贪嗔痴都好,把它克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什么叫一定范围呢?就是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干扰到你的生活,会造成你的生活的不安跟动荡。如果你把它控制在这个(范围)里面呢,可以让你的家庭乃至你的社交各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恰到好处、自他合利”的这样一个范围,这个叫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适当的范围,知道师父在讲什么吗?

我举个例子,你现在有4万块,你想换车子,一辆新车。你不要你说有4万块你想要换一辆8万块的新车,因为有朋友都开那一种的,所以我非得要那一种不可,所以这4万块还要再去贷款,然后弄到老婆不答应,两个就吵、就闹、就争。然后,还要去贷款,贷款就有风险。那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你有没有察觉到你对车子 —— 不管是“眼见车”还是“耳听车” —— 你有没有做到你对它的觉知?对车的贪染的觉知,你就没有做到。而且,你是随着自己的贪染一直下去,那就会对生活、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那就会有问题。那你说我有4万,那我买个4万或是4万多的车,不会造成我生活上的问题,那我有就好,大概可以用,而且不用说太奢华,在我的经济能力各种状况范围之内的,那可不可以?因为你们是在家人那当然可以,因为你有觉知到。超过了不行,这个不是我们能力范围,不要去跟人家比,人家开什么多好的车子,人家怎么样那是人家的事情,我们自己能够怎么样我们自己要清楚,那你就叫做觉知。“色贪如实知”,“车贪如实知”,“Prada包包的贪如实知”,“衣服的贪如实知”(笑)……

师父以前常讲,男众、女众都有各自特色的烦恼跟毛病。很多女众是怎么样?你回去看看你柜子里面有多少件衣服买回来从来没有穿过,或是只穿过一次,或是只穿过两次,从此以后就扔在那边。那你当初买的时候,其实不是因为需要用,只是怎么?喜欢。“衣服贪”你没有如实知,你就是喜欢、想买,花点钱,很久没有花了,好像对不起自己良心,偶尔得买一下才行。但是买了后实际就真的没有在穿,真的没有在用,(某某居士)你有没有?有好几件衣服从来没有穿过?(笑)鞋子有可能更多。所以这个叫做“六六法门” —— 六根门头好修行。

(摘自:阿含经讲要 第十八讲)
(讲授:如源法师 | 加拿大中道禅林)

ℹ️ 文字根据视频录音制作,未经法师审阅,如有疑问请以视频为准或留言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