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作观要观啥才能彻底断除烦恼?(摘自:空之探究及其观行 第十七讲)

佛教讲的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等一切定法,原本只是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但是以第四禅为主,其余的是由观想而成立的。经论里面分两种观 —— 我们依基本的定,比如说你修到未到地定,然后作观,可以分成两种观:真实观,还有假想观,这两个还有分别。基本上,你必须有未到地定的定力才有办法作真实观,这叫做定中作观。什么叫真实观?真实观可以观诸法自相(自相作意)、共相(共相作意),还有真如作意。但基本上,自相作意没办法解脱,虽然它还是真实观,因为它是观法的自相的真实性,但法自相的真实性没办法让你解脱。比如说你观地、水、火、风,观到地的坚性,那这没有太大意义,这是没办法让你解脱的。唯有让你解脱的,就是诸法的共相,还有真如作意。诸法共相是无常、苦、无我;真如作意是大乘佛教讲的真如法性,或是叫做涅槃。唯有做这种共相作意、真如作意,才能得到解脱。

那么观诸法实相,如我们现在一直讲的三解脱门,都是观诸法的共相作意。如无相解脱门观涅槃,一切相断,跟大乘讲的真如作意就很接近。所以三解脱门都是观诸法实相的,都是观共相,还有就是真如作意的,这是可以解脱的。如果要解脱,作真实观,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你必须要有未到地定的能力,有基本的定力,你才可以定中作观。第二个,你的慧解力必须要到达思慧,也就是说你对诸法的共相、真如相作观,要能够达到思慧的能力。另外,还有佛教里面讲的假想观,或叫做胜解作意,它没办法让你得解脱,但是对于降伏烦恼有很大的帮助。

刚才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很容易造业。为什么?因为贪、瞋、痴。我执烦恼与贪、瞋、痴相应,很容易让我们造业,而且很容易不小心造重业,因为烦恼重。虽然持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伏粗重烦恼,让我们尽可能不造重业,但是没办法保证。因为你降伏了粗重烦恼,还有一些比较微细的烦恼一直没办法消除,还是在作祟。

另外一个我要讲的就是说,胜解作意有两个状况能修。比较粗浅的,它依胜解来修定,所以胜解作意可以依胜解观来修定。另外一种就是,在初禅、二禅、三禅中,用定力的力量来起胜解作意观。所以,一个是用胜解作意来修定,一个是有定的力量之后,用定的力量来观胜解,来做胜解作意。它有两个方便。你们记得四无量心吗?导师不是说可以依四无量心修定,也可以在初禅、二禅、三禅里面做四无量心的观吗?这两方面都可以做。然而,我们现在一般都是用胜解作意来修定,而不是在定中起胜解作意,因为我们一般来讲都没有定力。这就是佛教的假想观 —— 胜解作意。胜解作意能伏烦恼,但无法得解脱。比如不净观、持息观、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这些全部都是胜解作意。

这里我再强调一点,你可以先做胜解作意修定,到最后再依胜解作意转成真如作意。就是说,从胜解作意里面,你可以观这个东西的共相。比如说,在《俱舍论》或《阿含经》里面,讲到数息本来只是观息相而已,你是没办法依数息得解脱的。那为什么经典上说数息是“二甘露门”,可以达到解脱呢?它并不是说一直修数息观就能得到解脱,而是说修数息观之后,本来是假想观的胜解作意,但你可以从数息转成真如作意。所以,十六特胜最后配合法念处的“身、受、心、法”时,那就是真如作意了,也就是真实作意。简单来说,先观息,然后再从观息为色相,进一步观色是五蕴,息是依我们的五蕴而有的,色也是依五蕴而有的。而五蕴除了色以外,还有受、想、行、识。然后,进一步观受、想、行、识的无常、苦、无我,唯有这样才能得到解脱。如果你只是一直关注数息,那最多可以得未到地定。数息可以修定,但必须转观才能得解脱。

(摘自:空之探究及其观行 第十七讲)
(讲授:如源法师 | 加拿大中道禅林)

ℹ️ 文字根据视频录音制作,未经法师审阅,如有疑问请以视频为准或留言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